全球信誉最好的网投平台干部队伍建设规划(2021-2025)
2021年9月2日
为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发展规划提供有力的干部保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着眼于学校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事业发展需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要求,完善科学规范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形成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推进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建设特色鲜明的建筑大学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管干部、以人为本。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以师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师生满意作为价值取向,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强化党组织在选人用人中的领导和政治把关作用,加强党组织对干部的选拔使用、教育培养、管理监督,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2.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扣学校中心工作和发展大局,始终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更好地服务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首都“两区建设”等国家战略作为加强学校干部队伍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高学校干部队伍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领导能力和业务本领。
3.坚持改革创新、统筹兼顾。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使用和培养相结合,统筹做好党政干部和专业技术干部的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有计划地培养选拔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建立有利于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制度机制。
4.坚持突出重点、整体优化。坚持以领导班子建设及干部素质提升为重点,对中层领导干部实施重点培养、重点管理、重点监督,注重优秀年轻干部教育培养、选拔使用,科学合理调整配备干部,形成专兼结合、年龄梯队合理、专业优势互补的干部队伍。
5.坚持人岗相适、人事相宜。坚持事业为上、依事择人、依岗选人、人岗相适、人事相宜,坚持事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就选什么样的人,岗位缺什么样的人就配什么样的人。坚持有为才有位,大胆使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不搞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把合适的干部放到合适的岗位上。
二、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今后五年,着眼学校干部队伍建设需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全面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通过建立健全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的干部工作体系,建立一支年龄结构上形成梯次、知识和专业结构上实现互补、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群众基础实、适应我校改革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二)具体目标
1.政治素质明显提高。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注重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这个根本,善于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推进建筑大学建设需要,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坚持事业为上,强化干部政治培养和实践锻炼,增强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锤炼严实作风,自觉做到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切实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带头履职尽责,带头担当作为,牢固树立干事创业、奋发有为的鲜明导向。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2.办学治校能力显著增强。大力发现培养和选拔使用具有专业素养、专业能力和斗争精神、斗争本领,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强,对党忠诚、堪当重任、作风优良,符合学校建设发展需要的优秀干部;干部队伍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深入,改革创新意识、科学管理水平、依法治校能力、履职尽责素养、驾驭风险本领显著提升。加强年轻干部实践锻炼,丰富干部经历,切实提高干部谋划、引领、实践高质量发展的能力,着力培养广大干部“知大局、观大势、谋大事”的能力,通过培训,不断强化其积极参与学校改革发展的主动性,增强其实施各项改革任务的执行力,使干部的办学治校能力和综合素质更加符合学校事业发展的要求。
3.工作作风进一步改进。以“作风硬、工作实、服务优、形象好”为目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时刻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通过严格管理和有效监督,促进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进一步转变,服务大局、服务基层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打造一支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群众信任的干部队伍,进一步树立求真务实、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廉洁从政、师生认可的良好干部队伍形象。
4.队伍结构更加优化。不断优化干部队伍年龄结构、专业结构、性别结构、民族结构。注重优秀年轻干部的发现培养,形成老中青梯次配备,到2025年,中层正职优秀年轻干部,以45岁左右为主体,40岁以下的占有一定数量,中层副职优秀年轻干部,以40岁左右为主体,35岁以下的占有一定数量,中层以下优秀年轻干部以35岁左右为主体,30岁以下的占有一定数量;注意改善干部队伍学历、专业、学缘结构,促进干部队伍结构整体优化。中层干部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有一定数量,学院(系)领导班子的配备应注重从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业技术干部中选拔。重视女干部和党外干部的培养,逐步增加党外干部的比例。
5.干部队伍储备得到加强。本着健全梯次、改善结构的原则,使全校处级干部队伍储备保持相当规模,其中35岁以下干部储备要占有一定比例。强化“主动培养”意识,有计划地安排优秀干部储备参加各类培训和到相关岗位挂职锻炼。加大干部储备的使用力度,选拔任用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原则上从干部队伍储备中产生。
6.干部选任更加科学、规范。建立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人事相宜的选拔任用体系。按照上级文件精神要求,根据工作需要,及时修订学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并严格执行。制订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措施,畅通优秀年轻干部的发现培养选拔通道,坚持事业为上、以事择人、人事相宜,坚持选任在学校改革发展过程中,敢于担当、敢于碰硬的干部,树立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
7.干部监督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严格按照党内监督条例及中组部、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本着对干部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坚决落实干部选任“凡提四必”的要求,坚决落实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坚决落实干部日常监督管理要求,坚决落实纪律要求,突出警示教育,对违反干部监督规定的干部一律严肃处理;严格落实中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办法,科学运用考核结论;严格执行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和到龄退出领导岗位制度。要完善体制机制,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管在关键时。同时,要综合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作用,形成监督合力。
8.干部教育培训更加系统。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制订科学系统的干部培训规划,把服务学校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服务干部的成长作为根本目标,以坚持理想信念、增强担当意识、提高管理能力为重点,教育引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筑牢信仰之基,加强政德修养、打牢从政之基,严守纪律规矩、夯实廉政之基,健全基本知识体系、强化能力之基。把宗旨信念教育、知识结构改善、能力素质提升贯穿干部成长全过程。
三、主要任务及措施
(一)优化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
认真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高等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和省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河北省高等学校中层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及学校《中层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试行)》、《科级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强化学校党委的领导、把关作用,严格选人用人程序,优化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
1.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全面了解掌握干部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担当,大力选拔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干部;大力选拔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分析处理问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强的干部;大力选拔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干部。进一步完善干部政治素质考察评价措施,探索建立记载干部日常政治表现“负面清单”制度,对政治上不合格的“一票否决”,已在领导岗位的坚决予以调整。注重在第一线考察识别、培养锻炼、评价使用干部,注重培养选拔经过基层岗位和艰苦岗位锻炼、挂职锻炼及多岗位锻炼的干部,树立重视基层、重视实践、奖优罚劣、激励担当、促进发展的鲜明导向。
2.坚持干部任期和交流制度。严格执行中层领导人员职务任期制度,任期届满,学校党委按程序组织干部集中换届。实行干部交流制度,加大不同岗位干部之间的交流轮岗力度。中层领导人员在同一岗位连续任职满两届或10年的,应当进行交流。积极对外推荐优秀干部,加强优秀年轻干部交流任职和借调、挂职锻炼的工作力度,多举措提高干部工作能力。
3.落实干部能上能下制度。突出事业为上、以事择人,改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机制,坚持干部工作一盘棋,完善多渠道发现识别举荐干部机制。有计划地安排学院、机关干部交流,完善配套措施,畅通各方面人才流动渠道。采取调任、竞争性选拔等方式,对较为成熟的优秀年轻干部,根据需要及时交流到适合的领导岗位上。通过组织部门日常考核、调研谈话掌握一批,基层党组织推荐、单位推荐发现一批,注重发现培养复合型人才,及时补充到学校中层干部队伍中来。及时调整不称职和不胜任现职干部,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师生员工信得过的好干部选拔出来。
4.坚持事业为上选干部。坚持从事业出发,将专业化要求与干部经历、性格气质等有机结合,根据干部一贯表现和全部工作,深入分析、比较择优。对标岗位要求,注意掌握干部的专业能力和比较优势,做到“先定工作方案,再定人选方案”。
(二)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实效
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丰富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积极开展有针对性、专业化培训,提高教学质量和培训效果,切实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领导水平和专业素养。
1.健全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建立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长效机制,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比重不低于总课时的70%;建立领导干部领学督学制度,带头学习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校领导讲课课时不低于学校举办的干部培训班总课时的20%。制订科学的年度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完善干部教育培训课程体系,统筹抓好干部进修轮训、集中培训、挂职锻炼、在线学习等,不断提升干部教育培训的精准性。
2.提升干部教育培训质量。以提高办学治校能力为重点,充分利用党校、干部网络学院等优质资源举办干部培训班,加强党员干部党的基本理论和党性教育的专题培训、贯彻落实上级和学校重大决策部署的集中轮训、任职培训、岗位培训、专项培训等。处级干部5年内参加各类培训达到累计3个月或550以上学时,每年至少参加1次专业化能力专题培训,科级干部每年参加培训累计不少于12天或90学时。注重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干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解决实际问题、防范化解风险、处理复杂矛盾和做师生工作的能力,增强干部法治意识,提高制度执行力和依法办学治校的能力,切实提升干部教育培训质量。
3.建立干部培训考核评价机制。强化对干部参学参训情况的监督和考核,为干部考评、晋升、选拔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做好干部教育培训结果反馈,将干部教育培训作为考核中层党政领导班子目标责任完成情况的重要内容,加强干部参学参训的督促力度,提高干部主动学习的自觉性。
(三)加强中层领导人员考核工作
用好干部考核评价这个指挥棒,建立和完善促进干部科学发展的考核评价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调整优化考核内容,改进考核方式方法,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科学规范、简便易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
1.健全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研究制订体现科学发展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指标体系,注重从党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意识形态、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服务学校中心工作、服务师生群众等方面进行考核。要突出工作实绩考核,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岗位、不同层次干部的特点,建立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指标体系。对中层正职干部的考核侧重决策能力、驾驭能力、统筹协调、抓班子带队伍等情况,其中,对二级党组织书记,首先看抓党建工作的成效,注重考核履行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抓班子带队伍等主体责任的情况。对中层副职干部的考核侧重协调配合、组织实施、推动落实等情况。
2.强化干部全面考核工作。坚持以试用期考核、平时考核、专项考核、年度考核、任期考核为基础,以任职考察、换届(任期)考察为重点,相互补充印证,增强考核方式方法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多种方式听取群众意见,及时掌握干部思想、工作、作风和廉洁情况,增强考核评价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强化各单位党组织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绩效考核,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工作能力、服务意识和管理水平,推动干部作风的根本转变。
3.科学运用干部考核评价结果。把干部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和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干部考核评价的激励导向、提醒警示作用。对考核优秀的干部,给予提拔重用、培养培训。对群众意见较大,考核基本合格、不合格的,进行批评教育、诫勉谈话、工作调整,直至免职。建立干部考核档案和考核结果反馈制度,及时向所在单位领导班子和干部本人反馈考核结果,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
(四)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要加强年轻干部培养,形成日常发现、动态管理、持续培养、合理使用的工作机制,统筹抓好各年龄段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形成一支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的优秀年轻干部队伍。
1.优化优秀年轻干部配备。通过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加大优秀年轻干部配备力度,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年龄结构,使处级干部队伍平均年龄下降1.5岁左右,科级干部队伍平均年龄下降2岁左右,其中年轻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要有一定数量,逐步形成合理的年龄结构。
2.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使用力度。建立年轻干部培养档案,确定培养方向,制订培训计划,做到一人一策,加强个性化、针对性培养。积极选送优秀年轻干部到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等机构学习培训,有计划地选派优秀年轻干部交流任职,到重要岗位、基层一线和艰苦地区锻炼,有序安排跨单位交流,不断提高优秀年轻干部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对表现优秀的年轻干部,适时给予提拔使用,逐步改善中层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
(五)加强干部管理监督
1.强化干部管理监督制度落实。加强干部监督制度建设,注重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按照可执行、可监督、可问责的要求,建立健全管权、管事、管人全方位覆盖、务实管用的制度体系,用好提醒、函询、诫勉等组织措施,加强对各单位“一把手”的监督,提高干部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
2.促进干部管理监督常态化。加强日常管理监督,从严抓好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深化规范领导干部经商办企业行为、社团兼职、因私出国(境)和请销假等管理,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对干部存在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进一步强化党内监督,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对干部管理监督工作落实不力的单位要严肃问责。
3.强化干部管理监督的正向激励。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增强干部的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充分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广泛宣传先进典型,积极营造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干事氛围。健全干部关心关爱、待遇激励保障制度体系,关注干部心理健康,保障合法权益,对在艰苦地区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一线的干部,在政策、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党委要充分发挥领导作用,把落实《干部队伍建设规划2021-2025》纳入中层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整体布局,加强统筹谋划和组织领导。定期对规划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评估,学校党委常委会每年至少听取一次落实规划的情况汇报,研究解决问题,细化措施办法,研究制订年度目标计划,确保干部队伍建设规划落到实处、见到成效。
(二)健全工作机制
要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和工作督促机制,组织部门加强与纪检监察部门、宣传、各二级党组织等部门的衔接配合,促进落实干部队伍建设规划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有机融合,加强干部工作信息化建设,形成上下联动、资源共享、共同落实的工作格局,增强工作合力。
(三)压实工作责任
压实工作责任,统筹推进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实施。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落实干部队伍建设规划,班子其他成员要落实分管领域抓班子带队伍的责任。党委组织部要承担起牵头协调和工作督促的职能,精准把握和落实学校提出的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各项规定。各单位要增强大局意识,协助学校党委抓好中层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党委宣传部加强舆论引导,大力宣传贯彻落实干部队伍建设规划的新进展、新成效和先进典型,积极营造有利于干部队伍建设和优秀干部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